L3ZCの试验田
L3ZCの试验田

再见Chrome,你好Firefox!

回想起来,最初一次使用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似乎是在10年以前了,从国产套壳浏览器换到正牌Chrome,再因为keystone的问题换到Vivaldi和Brave等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来来回回从未离开Chromium内核的范围。

我累了,早期的Chrome因为速度成为众浏览器之首。今天的Chrome作为一个市占率最高的浏览器却不得不舍弃那些作为小众浏览器特有的一些东西,Chrome变得臃肿和更加“商业化”,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轻量,甚至连引以为傲的极速都为广泛支持新标准不得不带来的臃肿让道。

诚然,Chrome很好,Chromium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源项目之一,这点一直毋庸置疑。但这已经背离了当年我使用Chrome的初衷——轻量,快速,essential。Chrome已经不再是那个为少数喜爱技术的人所用的浏览器了,大众化的Chrome不得不做出妥协,选择中庸。

是时候换一个新的浏览器了,我需要一个快速,Highly customizable,隐私,以及不妥协的浏览器,当Chrome失去了所有让我使用他的理由,我自然没有理由保留它。虽然和Chrome相处10年有余,但我毫不后悔的说:再见Chrome,你好Firefox!

没有使用Gecko内核的套壳浏览器

Binary versions of our products are distributed under the MPL, which allows bundling of proprietary code. Of course those who wish to compile the code without these components can do so from the source code repository. We believe this approach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Linux distribution practices that may include binary elements, most notably drivers, and firmware support for network devices.

Mozilla

Mozilla所有的源代码都采用MPL协议授权,基于Firefox源码二次开发一个商业性质的浏览器没有许可证上的可行性。Firefox不会商业化,也不能商业化。

Firefox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Firefox并没有在网上收获良好的评价,启动慢,性能差,容易崩溃这些是人们对Firefox的固有印象。今天的Firefox有很大不同——动画流畅,启动快速。初到Firefox的顺滑体验一度让我想起从IE换到早期Chrome的快感。Gecko曾因追求拓展性牺牲体验,如今回到了正道,虽然性能依然与Chrome有差距,但Firefox的体验甚至已经超过了Chrome。

优秀的本土化

我可以接受符合世界上其他地方使用习惯的产品,但优秀的本土化能让我用得更加舒服,Mozilla在中国的注册实体“北京谋智火狐有限公司”为Firefox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中国本土化。翻译的质量无可挑剔,并且时不时出现活泼翻译,说明Firefox本土化团队优秀且年轻。

Firefox View YYDS!

凡人之声,文化之根。

Firefox本土化文案

不止翻译,Firefox的本土化设计无不体现对中国用户的人文关怀。举中国特供版之例:独有的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默认使用百度作为搜索引擎,用Firefox中国特设导航页作为首页以及中国特供版的火狐通行证。Firefox本土化团队了解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成功的将这些实践到了Firefox的本土化工作。相较之下,自Google退出中国市场,Chrome的本土化已相形见绌。

从某种意义上,Chrome已成新IE

Chrome永远不会成为IE——微软长期不维护Trident内核,让IE几乎与W3C标准脱节。而今天的Chromium是开源项目,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developers正在提出issues,commit code。

Chrome正在成为IE——在IE及时跟进新标准,一家独大的时代,人们之所以选择Chrome,显然不是因为Chrome的兼容性,而是因为Chrome的快速与轻巧。现Trident已死,Blink占市场多数,银行、政府网站却对IE时代如法炮制,随处可见的“请使用Chrome浏览器“类话术,不止是IE独大时代的残留,更是IE独大时代的延续与“新IE独大时代”的开端——我们离开IE时代的龙潭,却一头扎进Chrome时代的虎穴。当人们为兼容性而下载Chrome时,Chrome已经变成新的IE。

与之相比更加过分的是,当下 Electron 框架大行其道,我自己的电脑里就出现了不下7个 Chromimum 内核。虽然这是软件厂商的责任,但重复低效的利用的确降低了我对 Chrome 的好感。

平衡点?

是的,Firefox 也许就是这个平衡点,尽管它并非一个完美的选择,但它让我看到了当年 Chrome 的影子。

除非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采用CC BY-NC-SA 4.0 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textsms
account_circle
email

L3ZCの试验田

再见Chrome,你好Firefox!
回想起来,最初一次使用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似乎是在10年以前了,从国产套壳浏览器换到正牌Chrome,再因为keystone的问题换到Vivaldi和Brave等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来来回回从未离开Ch…
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