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了阮一峰老师的旧文章,不由得感叹江河日下。
当时阮老师的评论尤为犀利,再看看今天的阮老师,博客变成了《科技爱好者周刊》的发布地,再也不见这些犀利的评论。我并不觉得科技爱好者周刊有什么问题,相反,我个人也是阮老师博客的订阅者,我也很喜欢阮老师的博客。只是,阮老师从写真正的博客变成专注《科技爱好者周刊》,几乎意味着其不再发布令人眼前一亮的、富有创造力的个人观点与感想,而只是按照一个模板,半机械性的堆砌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阮老师的博客已死。
回头一想,我自己进行自我审查也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小到上网评论,大到高考作文,只要涉及敏感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避而不谈,如果不得不谈,我也会尽力炮制一个“安全的”观点,替代我的真实观点。这种做法在我读高中时最为常用,我将其理解为“明哲保身”。
可怕的是,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审查后,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似乎失去了对社会事实评论的勇气,甚至能力——高中时的我很少在写作文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那些见解涉及敏感问题;高中时,我从不为任何时事发声,因为我担心这会为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即使在不受审查的平台上,我也需要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鼓足勇气,因为我担心被大陆的警察“开盒”。
久而久之,我的高中作文变成了死板的套式,再也不见任何亮点。无论在何处,我不再抛出独到的见解。
这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我丧失了这种能力。我好像失去了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起初的压抑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就像一块精美的石雕,被自我审查的不可承受之重磨平,沦为一块板砖。即使我已经放弃自我审查,短时间内我依然无法写出一针见血的评论。这种“失能”甚至如癌细胞一般,不受控制地扩散到了我更多的领域,这些领域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从学习到生活,几乎无孔不入。
审查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有的人认为,审查只是确保社会稳定,防止“有害”内容产生的必要手段。而真相是,当人们进行了足够多的自我审查,人们就失去了没有被审查时的创造力和勇气。
当戴了一生镣铐的人忽然被释放,他看似自由的步伐也不会超过昔日镣铐的束缚。
这就是当代中国缺乏创新的根本原因——江河日下,审查变本加厉,从最初的教育开始,一直到人们走向社会,不断的磨灭人们的创造力。
别再自我审查。
非常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