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博客
本文最后更新于 10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何为博客?

广义上的博客,便是当人们将自己原本留在心里,写在日记本,取自书上的东西加以整理加工,写成一篇文章时,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博客。一开始还不叫博客,甚至还没有公开发表,公开发表了,便是博客的雏形。

自互联网出现,这套过程被搬到了网上,就成了标准意义上的「Weblog」。

再回头看看我写的这个标题,连我自己都忍俊不禁,为自己不假思索起的标题感到些可笑——没有上网,怎么能叫 BLOG 呢?十分荒唐,但也不全无道理。之所以把标题起的不假思索,大抵是因为郁达夫的行文风格令我不由自主的将其与博客联系起来。在我看来,郁达夫发表的这些文章,无论怎么看,都太像是一个博客。

以下节选自郁达夫的《记风雨茅庐》:

自家想有一所房子的心愿,已经起了好几年了;明明知道创造欲是好,所有欲是坏的事情,但一轮到了自己的头上,总觉得衣食住行四件大事之中的最低限度的享有,是不可以不保住的。

……

自搬到杭州来住后,于不意之中,承友人之情,居然弄到了一块地,从此葬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是住呢,占据的还是别人家的房子。去年春季,写了一篇短短的应景而不希望有什么结果的文章,说自己只想有一所小小的住宅;可是发表了不久,就来了一个回响。一位做建筑事业的朋友先来说:“你若要造房子,我们可以完全效劳。”。

……

四面一凑,于是起造一个风雨茅庐的计划即便成熟到了百分之八十,不知我者谓我有了钱,深知我者谓我冒了险,但是有钱也罢,冒险也罢,入秋以后,总之把这笑话勉强弄成了事实,在现在的寓所之旁,也竟丁丁笃笃地动起了工,造起了房子。

……

却也涂上了朱漆,嵌上了水泥,有点像是外国乡镇里的五六等贫民住宅的样子了;自己虽则不懂阳宅的地理,但在光线不甚明亮的清早或薄暮看起来,倒也觉得郭先生的设计,并没有弄什么玄虚,和科学的方法,仍旧还是对的。

看到郁达夫「从发表文章到找到“知音”」的过程,不禁觉得倍感亲切,换而言之,博客的初衷,不就是如此吗?不得不感叹:原来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至少一百多年以前,甚至更早,人们就已经在做了。倘若郁达夫能上网,这篇文章肯定会出现在他的博客上吧。

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在您遵循此协议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共享与演绎本文章。

本文链接:https://l3zc.com/2023/06/yudafus-blog/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